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财经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学校重点工作,践行“严谨、精益、卓越”质量文化,坚持开源节流提质增效,财务保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坚持开源节流,预算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预算收入持续大幅增长。2022年学校收入预计达到12亿元,比2016年的6亿余元接近翻番。近年来,在财政拨款增幅不大、学费收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全校各部门在利用自身优势争取财政项目资金、调整优化招生结构用足用好上级收费政策、深入挖掘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协同发力、创新举措,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成效显著。2021年与2016年决算相比,财政拨款从3.4亿元增加到5.4亿元,增长58.82%,其中专项资金从0.36亿元增加到0.9亿元,增长150%;教育事业收入从2.3亿元增加到3.1亿元,增长34.78%;科研事业收入从0.2亿元增加到1.4亿元,增长 600%;其他收入从0.2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增长535%。
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支出结构持续优化。严控差旅活动。2017年和2021年分别修订完善差旅费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出差审批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在标准范围内优先选择价格更低、经济适用的宾馆场所,多人出差提倡选择合住,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安排,减少住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无实质公务内容的差旅活动。
节约办公成本。制定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细化措施,坚持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升油、一支笔、一分钱、一分钟话费入手,严格制度、织密网络,凡事精打细算,做到勤俭持家。
严控一般性支出,节约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后勤服务智能化、信息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建设后勤维修服务平台,试行水电暖等日常消耗支出分户计量,分解落实支出责任。2021年开展水电暖专项稽查堵塞漏洞,加大回收力度,全年水电暖回收近850万元,远远超过2019年的425万元和2020年的509万元。推进取暖节能降耗,2021年自建校园供热节能自动控制系统,实际供热费支出从2020-2021年供暖期的1547万元下降至2021-2022年供暖期989万元,节能效果显著。
坚持提质增效,注重内涵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高
强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聚焦重点加大内涵建设支出。近年来逐步下移理财重心,增强学院理财能力, 促进学院统筹能力、谋事能力和发展能力整体提升。鼓励学院编制综合预算,在国家和学校政策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各类经费,优先保证学科建设和各专项建设任务。调整完善激励政策,鼓励学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强化各类教育服务、科研服务、社会合作等自筹收入能力,将自筹经费作为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渠道。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扎实做好重点项目的财力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7.7亿余元,用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其中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 亿余元。
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7.4亿元,目前各部门正在密切配合,全力组织采购,争取用足用好这一利好政策,将在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科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确保教职工待遇与学校收入正向增长。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重点投入不断加大,而财政经费投入没有正比增加,学费收费标准多年没有调整,学校高质量发展与经费紧张的矛盾长期难以缓解。在此情况下,学校依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预算安排坚持优先保障、积极稳妥安排人员经费支出,确保教职工待遇持续增长。2022年预计在职人员人均工资性支出达到25万余元,比2016年增加约12万元,增长近90%。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了《鲁东大学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了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所有预算资金全面纳入学校预算绩效管理。近年来,不断完善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项目库建设体系,加强项目库事前绩效评估,细化完善项目资金测算,确保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精准匹配。完善项目立项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加大绩效审计力度,努力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经生态环境,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
深耕税务政策研究,依法依规降低税务成本。近年来财经处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业务联系,理顺各项涉税工作流程,完善增值税、附加税、房产税、印花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申报缴纳,做到依法纳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深耕税务政策研究,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降低税务成本,完成国产设备申报退税工作,节约的经费全部用于学校发展。平衡好销项税和进项税抵扣工作,学校流转税和所得税金额持续大幅下降,近三年平均每年节省税款近130万元; 2016年以来完成国产科研仪器设备退税和申报近500万元;将场地租赁与房屋租赁进行分离,每年节省房产税约20多万元;做好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和汇算清缴,协调税务部门为引进人才安家费争取免税政策,组织指导教职工办理汇算清缴,近几年为教职工办理退税免税300余万元。
坚持安全规范,风险管控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严控银行债务总量,债务风险水平逐步降低。自2020年以来,学校加强债务源头管控,银行贷款总量稳中有降。2021年偿还流动资金贷款 1000 万元、项目贷款 500 万元,银行贷款债务率从2020年的75.34%降至63.07%,债务风险趋向安全可控。
建立健全内控和风险评价机制,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2020年以来,委托第三方机构与学校有关部门依据重要性原则,将学校组织结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协同机制、信息系统等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六大主要业务经济活动领域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纳入风险评估范围。对相关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以及内控建设风险点进行梳理,编制了内控手册,按年度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2021年我校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总体评价为“优”。
完善财经制度体系,财务治理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修订了预算管理办法,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推动预算管理提质增效,提高预算安排的精准性、前瞻性,增强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财力保障。制定修订了关于差旅费、市内交通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报销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财务报销管理,提升财务服务效能。制定修订了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和票据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学校教育收费管理主体责任,规范收费行为,完善学分制收费政策,做到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制定修订了科研项目经费和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科研“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支配权, 释放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