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巡礼

资产处:凝心聚力 夯实物资保障
日期:2022-12-16 阅读:
打印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资产管理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聚焦学校重点工作,坚持发展理念,立足本职,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夯实物资保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固定资产总值快速增长

截止到2022年11月30日,我校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了22.9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2018年的3.74亿元增加到4.98亿元,增长了33.2%; 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74.34万平方米(不含已核销职工住宅楼18.87万平方米、2014年之后新建的68、69、17B号住宅楼面积6.48万平方米)。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

着眼资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完成了《鲁东大学招投标采购工作管理办法》《鲁东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15项规章制度的修订。规范工作流程、夯实机制措施、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安全风险。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关键岗位轮岗、重要事项授权审批、集体研究、专家论证等措施,梳理管理流程20余条,健全了制度控制、流程控制、风险控制、岗位控制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确保管控风险,有效行权,廉政行政。

强化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绩效管理模式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加强项目库建设,细化采购预算,严格采购程序,完善资产配置标准,推进资源配置科学合理。整合资源,倡导共享,提高公房使用效率。完善办公用房定额配置标准,尽量压缩行政办公用房,满足教学、科研和实验用房需求。强化绩效管理意识,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探索资产绩效管理模式,获评山东省高校资产绩效试点单位。连续四年修订、完善《鲁东大学二级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考核奖励办法》,建立了与资源配置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推进考评、奖励与资源使用效率挂钩,使绩效考核成为提高学校资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助推器,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充实完善指标考评体系, 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安全保障到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坚持精细化原则,科学分析各类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完善了《鲁东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鲁东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等文件,完善实验室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机制,建立了实验室危险源、实验室气体钢瓶等专项台账,确保责任到单位、到岗位、到个人,使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树立“隐患即是事故”的原则,制定了《鲁东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项目与具体标准清单》并逐年更新,明确了实验室安全建设和检查的标准,坚持以查促改、以查促建。做到安全隐患整改闭环管理,确保了实验室在疫情防控、危险化学品管理、气瓶及特种设备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值班巡查记录等方面万无一失,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安全设施老旧破损的部分及设置不合理的部分,及时安排了维修、更换、补充,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先后完成了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暂存库、管控类化学品库、智能试剂暂存柜等建设项目,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提供了条件保障。引进管控类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关环节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缩短了响应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精确监管;健全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流程,充分发挥暂存柜的中转站作用,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入库、保管、出库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定点收集、产废预报、定期入库等制度,杜绝遗撒、泄漏和二次污染等情况的发生。近5年来组织入库和集中转运处置危废24.6吨。设立一级实验室(中心)51个,共有实验室827间,总使用面积7.05万平方米。实验室专任管理人员87人,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300(359)余人,年承担各类实验课程300余门、开设实验项目2194个、完成实验教学任务156.9万人时,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强资产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基于大数据理念,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涵盖计划、招标采购、验收、调配、共享共用、有偿使用、报废处置等管理的各个环节,具备了完成数据的采集、整理、统计、分析、核算等功能,实现资产管理数据共享,切实提高资产的配置率、使用率、完好率、收益率,提升资产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积极服务师生

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工作要求,立足岗位,学史力行,不断强化服务理念,主动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师生修补衣物、鞋包等之生活所需,在北区、东区、南区设立便民服务点3个,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以真情服务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